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5年音乐学系教师论坛第二期综述 | 桑海波:关于声音资产
发布时间:2025-04-25


2025年4月22日12:30,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联合举办的2025年音乐学系教师论坛第二期,在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一楼“视听空间”顺利举行。音乐学系综合教研室主任桑海波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关于声音资产》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音乐学系副主任金溪副教授主持,世界音乐史教研室何迥的博士作为恳谈人参与讨论。音乐学系系主任康瑞军教授、党总支书记肖明、副书记解睿、支部书记袁环教授以及来自国乐系李玲玲教授、作曲系班文林教授等多个系部的师生参加了研讨交流。


图1 音乐学系副主任金溪主持


图2 讲座现场


图3 讲座现场


在讲座中,桑海波教授认为,声音资产是数智经济时代的新能源。在数字经济时代,积聚声音资产新能源,是对人类文化资源叠加的破冰研发,开辟声音资产新赛道,是提升人类文化价值倍增的破局之举。桑海波教授从声音资产概念的三观语境出发,针对非音乐类声音资产和音乐类声音资产的动、静、活三种形态,以及人类共同的声景与声境资产,在揭示其历史应用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人类共通的科学实用价值,并以价值元点与价格原点的可信可控大数据、云服务和区块链国际联盟的多模态大模型——声景港建设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构建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在区域国别新文科语境下,让声音资产重复再现的创造性转化与重组再生的创新性发展有机统合,最终实现声音生态——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4 讲座现场


何迥的博士也从专业角度出发,与桑海波教授进行了精彩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探讨。两位老师首先谈到音乐学系学生如何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进入到声音资产市场领域问题。桑教授强调做研究不仅包括基础研究,还必须基于新文科语境,实现基础学理与应用实践相统合研究,音乐学系的学生应该培养成为整个生态链最顶层的研发科学家,声音资产将成为未来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启动后,音乐学系学生将有机会在这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何迥的博士又提出了声音资产确权与评估的问题,这是实现声音资产保护和交易的关键。桑教授指出,确权是确认创作物的归属权,首先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规则自我确权,实现“我的资产我做主”“一兵双刃”的市场价值道统;而估值则是确定声音资产的价值,有人工评估与智能评估两种方法,智能评估是基于英美法系与德法法系共通的一般算法,而人工评估则需要专家顾问团的参与,二者结合则是声音资产实现市场价格的运作方式。

对谈结束后,音乐学系硕博同学们与桑海波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图5 恳谈现场


本场讲座不仅探讨了在数字经济时代声音资产价值挖掘的不可或缺性,更彰显出声音数据资产作为数智经济的核心要素,在区块链技术中建立可信可控数据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强调了声音资产交易场景替代产品生产,线上线下虚实共生,共赢生态覆盖行业融合,国内国外相互促进的全产权生态链产业大模型。

本次论坛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场新研发成果的交流平台,促进了音乐学领域内对于声音资产相关理论的思考与研究,对推动音乐学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金溪副主任在总结发言时,热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高度评价了本场讲座的内容和形式,并表示音乐学系将不忘论坛初心,接续为音乐学学子们提供应有的学养。


图6 到场教师合影


文|龚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