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5年音乐学系教师论坛第一期综述| 王军: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如何“看图说话”——以唐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例
发布时间:2025-04-21


2025年4月18日中午,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音乐学系教师论坛”第一期在学校图书馆一楼“视听空间”举行。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的王军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如何“看图说话”——以唐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教授主持。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肖明、王先艳副教授以及来自音乐学系、国乐系、教育学院等多个系部的师生40余人参加了研讨交流。

讲座伊始,康瑞军教授简要介绍了主讲人王军教授的学术背景。王军现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图像学会副会长,兼任东亚音乐考古学会研究员等多项职务,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以及中外音乐交流史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王军教授密切关注中国音乐考古和音乐图像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讲座围绕图像史料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作用展开,以唐代韩休墓出土乐舞壁画为例,探讨音乐图像与历史叙事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出音乐史研究中“以图读史”的学术方法论思考


图1 讲座海报

d610def27a804290931d68da166d9b03.png9101c39136684023b4b4e56e72edfb5f.png

图2、3 讲座现场

  一、图像在历史书写中的价值再认

王军老师回顾了音乐图像在历史书写中的价值问题。他提出,中国传统的音乐史学重文字、轻图像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必须反思的课题。图像在书写与阐释历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具有超越文本的表现力,能够弥补文字“言不能尽”的缺憾,使历史研究更具生动性与可感性。

  二、案例分享: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解读问题

王军老师以唐代韩休墓乐舞壁画为核心案例展开分析,具体围绕三个焦点问进行分享:其一,壁画是否反映墓主人韩休的真实生活;其二,画中舞蹈属何种舞种;其三,舞者动作为何出现不协调现象。王老师认为,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看图说话”不应止于视觉描述,而应以图像为导引,复原其背后的历史语境,建立起图像与文本、现实与构想之间的多重联系。以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例,首先,从图像的生活原型与绘画修改的维度,通过对壁画结构、人物安排及图像修改痕迹的具体分析,论证该图并非仅是仪式性“粉本”的再现,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化表达。其次,对于舞种的判断,他指出韩休卒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而“蕃汉合奏”之风兴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之后,故不可能是“胡部新声”的融合产物,他认为此舞更接近于受佛教影响的“法曲”系统。最后,关于图像失真与绘工之误,王军教授指出,韩休墓壁画中舞者动作不一致、构图不协调等现象,应从图像制作层面加以理解。画工因对音乐表演基本知识的理解有限,“比葫芦画瓢”,导致误绘——如随意增添人物与乐器、多处线条重叠,且与整体比例失调等等。上述种种,体现出图像作为文化生产物所包含的再造性与复杂性。


53edc37a55094f0bad364640854d25df.png

图4 韩休墓东壁乐舞图

  三、建立历史读图的共性思维

在王军老师看来,古代音乐史研究中对历史图像的解读,需建立起三重思维模型:一是“可视性”识图与传统认知的互动。将韩休墓中的舞蹈定性为“法曲”而不是“胡部新声”,即是有感于对唐佛舞形态视觉感官特征的掌握得出的;二是共时“空间性”与“点”的互动。图像作为一种“非线性并置”的叙述方式,不同图像单元在同一空间场域中构成潜在联结,形成可解读的视觉叙事结构。除东壁乐舞图外,韩休墓墓室中尚有高士图、朱雀图、玄武图等多幅壁画,共同构成了视觉语境。研究者需在图像内部结构中辨析其叙事逻辑与文化指向。三是视觉图像的“非线性”对接“线性”。图像具有独立的表意机制,其叙事逻辑呈现出“非线性”特征。韩休墓乐舞壁画研究的核心在于揭示韩休的个人生平、唐代丧葬礼制与乐舞文化之间的交织关系,通过图像与文献的互参,使图像从静态物证转化为可纳入历史叙述的动态资源,真正进入音乐史的书写体系,构成“以图入史”的方法论路径。

在座师生互动热烈。黄玮玮(2023级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倪一鸣(2024级国乐系博士研究生)、孔馨仪(2020级音乐学系本科生)、陈怡静(2024级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桑坤(中国乐派研究院青年教师)以及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高晓天编辑等分别就音乐图像与文献之间的“张力”处理、唐代乐舞类型辨析等问题同王军教授展开深入交流。王军教授对相关提问一一回应,进一步阐释图像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方法与意义。


7120e2e5e2c947b9aa22d6e579c2364c.png6bfcd4897ab64aa1ac964122f9286678.png

8400a454dea44e298c87981a942f09c1.png

图5、6、7 现场师生交流提问

讲座最后,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教授进行总结。他认为,本场讲座是音乐学系教师2025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旨在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这一开放性公共知识空间,消解专业壁垒,促进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背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共学。他对王军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祝贺和感谢,认为讲座不仅探讨了古代音乐史研究中图像和文本的互动问题,更展现出跨领域对话在推动学术融合与方法创新中的启发意义。


8dbd19d9e07d45b4a8e53fe305c4388b.png

图8 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总结发言



                                                                                                                                                                        文|孔倚未